四季轮回,寒暑更迭,年复一年。随着冬天的到来,又到了一年中养生最为关键的时间了。中国自古有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的说法,冬季是自然万物闭藏的时节,中医学经典著作《*帝内经》认为,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。
人是与自然同步进化来的,人与自然遵循共同的规律,寒冷而漫长的冬季,万物生机潜藏,为来年焕发生命的活力养精蓄锐,与之相应,人也应该顺应自然,在冬季储备精气、蓄积能量,使来年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。俗话说,“冬令进补,春季打虎”。四季之中,冬季是最适合进补的季节,是养生的大好时节。
基于中医的养生理论,肺系专家兰智慧教授以补元汤、*芪建中汤、二陈汤等方加减化裁合制成“补气养肺固本膏”,该方由*芪、白术、茯苓、半夏、桂枝、熟地、山茱萸、川芎、麦冬、甘草等20余味中药组成。以补气养肺固本,化痰止咳平喘为功效,主治肺肾气血虚衰,气血阴阳不足所致的咳痰,喘息,胸闷,畏寒肢冷等症。
适用于:
(1)体虚易感冒、慢性咳嗽:平素怕冷,手足不温,易汗出,体质虚寒,频繁感冒的患者,可以选择以补肺固表、益气温阳为主的膏方来调理身体。对于长期慢性咳嗽患者,后期症状多由实证转为虚证,属肺阴亏虚证,膏方予滋阴润肺止咳为主,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加减,若出现阴虚内热,则应加入清热药物。
(2)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阻塞性肺气肿:此类疾病易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、咳痰、喘息、胸闷、活动劳累后气促或呼吸困难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,寒冬季节受凉后更易诱发加重病情。膏方以宣肺止咳、补肾平喘为主,改善肺功能,减少发病频数,减轻发作症状。
(3)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: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、胸闷变异性哮喘,或伴有过敏性鼻炎,此类疾病多为过敏体质,或有遗传因素,且多属肾虚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,发作时经平喘药物治疗后好转。膏方则侧重从温阳、补肾、填精方面来调理,依据辨证论治,佐以清肺涤痰等处方,治疗上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。
(4)支气管扩张症:支气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,咯大量脓痰,严重者伴有咯血。病情发作期间主要通过止血、改善气流受限、控制感染来治疗。病情稳定后,无咯血、*脓痰量少时,可适量服用膏方,以清泄肺热,益气养阴。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。
(5)其他肺系疾病:其他肺系疾病如肺结核、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、间质性肺疾病、肺心病等在稳定期都可服用膏方来调治。慢性肺系疾病静止期多为气血阴阳不足,宗气虚衰,抵御病邪能力低下,故而易反复感邪而病情复发。膏方予扶正补虚,提高患者的免疫力,缓解病情。
患者,范某某,男,78岁,江西南昌人,患者以“胸闷气喘3年余,加重3月”为主诉就诊我院。患者自诉医院行“脑梗”手术后,于年出现胸闷气喘症状,活动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,医院住院治疗,诊断慢阻肺,医院及我院住院治疗,平素噻托溴铵吸入治疗,病情控制尚可。现症见:胸闷气喘,活动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,咳嗽,昼轻夜重,咯白色及灰黑脓痰,约3-4口/日,病发时痰量多,咽干,无咽痒咽痛,咽中痰滞感,不易咯出,口干不苦,头晕严重,肩关节右手食指关节及左膝关节酸痛,四肢乏力,无腰酸痛,畏寒甚,背部畏寒明显,无汗出异常,无发热,无心慌心悸,纳可,寐可,二便平,舌暗红,苔白厚腻,苔有剥苔,舌下脉络淤阻曲张,脉细弦。无高血压病史,自诉血压正常。
中医诊断:喘证(肺肾气虚)。西医诊断: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。治以:补肺益气,补肾纳气,滋阴润肺,止咳化痰。处方:补气养肺固本膏。服药2周后,自觉胸闷气喘好转,患者继续服用膏方,一年后体质好转,近一年没有住过院。
专家介绍
兰智慧
主任中医师
擅长:从事中医内科临床、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,擅长内科疾病诊治及中医辨证论治,尤其呼吸系统疾病如急、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肺气肿)及肺心病、肺癌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炎、呼吸衰竭、肺间质纤维化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
坐诊时间:周一上午(总院慢性咳嗽睡眠诊室,4号楼二楼)
周三上午、周六上午(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门诊二诊室,1号楼二楼)
周四下午(西湖院区呼吸与危重医学门诊室,综合楼2楼)
编辑:钟世芳审核:沈德森
膏方专辑
延长青春,延缓衰老(卵巢保养膏)
调和脾胃,健脾助运(固本健身膏)
补肾填精益髓,益气温阳通督(二仙龟鹿膏)
健脾益气和胃,清热利湿活血(益气养胃膏)
祛风除湿,解*止痒(解*止痒膏)
点个在看你最好看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